当前位置: 学术交流 > 2024慢性疼痛科普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示(八)
2024慢性疼痛科普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示(八)
作者:普康管理员 2025年01月07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乙哌立松在用药指南中的解读》

作者:张志强

 

乙哌立松作为一种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在临床治疗中被推荐用于改善由疾病引起的肌肉紧张状态,如颈肩臂综合征、肩周炎、腰痛症等,以及由脑血管障碍、痉挛性脊髓麻痹、颈椎症、手术后遗症等引起的痉挛性麻痹症状。用药指南中推荐乙哌立松的剂量为成人一次50毫克,一日三次,饭后口服,但可根据患者年龄和症状适当调整剂量。

 

乙哌立松的药理作用包括抑制γ-神经元系统,降低肌梭的灵敏度,具有类钙拮抗剂和阻滞肌肉交感神经的作用,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此外,动物试验显示乙哌立松具有脊髓水平的镇痛作用。

 

在用药指南中,肌肉松弛剂的使用原则包括在给予肌松药前确认使用的必要性、评估气道和通气功能、了解患者既往使用肌松药的情况、确定所选择肌松药的种类、合理剂量及给药方式,并准备相应的器具。全身麻醉诱导时,应选择起效快且对循环功能影响小的肌松药,如琥珀胆碱和罗库溴铵。

 

在特殊患者群体中,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选择肌松剂时应考虑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可能受到影响,避免使用依赖于受损脏器排泄的药物。此外,对于ICU患者,只有在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不同步时才考虑使用肌松药,并且给药方式为小剂量间断静脉注射。

 

在使用肌松剂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吸入麻醉药与非去极化肌松药有协同作用,因此在维持麻醉时,应适当延长追加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时间和减少其剂量。

 

对于肌松药的拮抗,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新斯的明可以增加神经肌肉接头部乙酰胆碱的浓度,竞争性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残留阻滞作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剂量和时机。新型甾类肌松药特异性拮抗剂如布瑞亭(舒更葡糖钠)能选择性地包裹某些肌松药,迅速恢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

 

在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药物治疗中,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被推荐用于治疗慢性腰背痛,通过解除肌痉挛,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断恶性循环,从而改善症状。但需注意,肌肉松弛剂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和厌食等。

 

综上所述,乙哌立松及其他肌松剂在相关用药指南中被推荐用于治疗特定的肌肉紧张和痉挛症状,但使用时应严格遵守用药原则,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给腰肌劳损患者的一些建议》

作者:张志强

 

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主要是由于腰部肌肉长时间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对于腰肌劳损的患者,合理的生活建议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针对腰肌劳损患者的建议:


1. 正确姿势

保持正确的坐、站和走姿势是预防和治疗腰肌劳损的关键。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特别是弯腰驼背的坐姿。


2. 适度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推荐的运动包括瑜伽、游泳和步行。避免剧烈运动或重复弯腰、扭腰的动作。


3. 体重管理

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腰部的负担。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可以减轻腰部压力。

4. 热疗和冷疗

冷敷可以在腰肌劳损初期减轻炎症和肿胀,而热敷有助于放松紧张的肌肉和提高血液循环。


5. 工作习惯

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习惯,如调整椅子和桌子的高度,使用有支撑的座椅,定期站起来休息和伸展。


6. 睡眠姿势

选择支撑腰部的床垫和枕头,尝试侧卧或在膝盖下垫枕头以减少腰部压力。


7. 药物治疗

乙哌立松作为一种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可以通过降低肌张力来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肌肉痉挛和疼痛。使用乙哌立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遵医嘱:在使用乙哌立松之前,务必咨询医生,遵循医嘱使用。


剂量:根据医生的处方,通常成人剂量为每次50毫克,一日三次,饭后口服。


副作用:注意乙哌立松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头晕、嗜睡等,如有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


禁忌:乙哌立松不适用于肝肾功能障碍、哺乳期妇女和对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


8.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和电疗,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9. 避免重复性劳损

避免重复性的腰部负荷,如长时间搬重物或不正确的举重技巧。


10. 心理支持

压力和情绪紧张可能加剧肌肉紧张。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放松。

 

结论

腰肌劳损虽然常见,但通过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乙哌立松作为治疗腰肌劳损的药物之一,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结合上述生活建议,综合管理腰肌劳损。记住,预防总是胜于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时调整不良姿势,可以大大减少腰肌劳损的发生。




《PVP/PKP术后的疼痛管理》

作者:马隽晖


PVP(经皮椎体成形术)和PK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术后疼痛管理是确保患者快速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肌肉松弛剂作为疼痛管理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地缓解肌肉痉挛和紧张,辅助减轻疼痛。以下是关于PVP/PKP术后疼痛管理中肌肉松弛剂使用的规范指南。


术后疼痛的原因

PVP/PKP术后疼痛可能源于手术创伤、椎体稳定性的改变或周围肌肉的痉挛。因此,疼痛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手术因素和患者个体差异。


肌肉松弛剂的作用机制

肌肉松弛剂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神经肌肉接头,降低肌肉的紧张度和痉挛,从而减轻疼痛。它们可以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减少肌肉的收缩力度。


规范使用肌肉松弛剂的步骤

1.评估疼痛程度:术后立即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确定是否需要使用肌肉松弛剂。

2.选择适当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疼痛类型,选择适当的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环己酮等。

3.计算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计算合适的初始剂量。

4.监测药物反应:使用肌肉松弛剂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药物反应。

5.调整剂量: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疼痛缓解情况,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6.注意副作用:警惕肌肉松弛剂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嗜睡、头晕、恶心等,并在出现时及时处理。

7.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肌肉松弛剂与其他药物(如镇痛药、抗凝药)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8.患者教育:向患者解释肌肉松弛剂的作用、剂量、可能的副作用和正确的用药方法。

9.记录和评估:详细记录患者使用肌肉松弛剂的情况,包括剂量、用药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和副作用,以便于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10.多模式疼痛管理:肌肉松弛剂通常与其他疼痛管理策略(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物理治疗等)联合使用,以实现最佳的疼痛控制效果。


结论

PVP/PKP术后疼痛管理中,肌肉松弛剂的使用应遵循规范化的步骤,包括疼痛评估、药物选择、剂量计算、监测反应、剂量调整、副作用管理、患者教育、记录评估和多模式疼痛管理。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肌肉松弛剂的疗效,同时减少潜在的风险,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


医生和患者都应充分认识到肌肉松弛剂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并在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同时,患者应积极参与疼痛管理过程,与医生密切沟通,共同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骨科临床医生应如何选择使用肌肉松弛剂》

作者:陈熙洋


骨科临床医生在使用肌肉松弛剂(肌松剂)时,需要根据手术的特定需求、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药物的药理特性做出明智的选择。以下是对骨科临床医生如何选择使用肌肉松弛剂的详细分析。

 

手术需求评估

骨科手术通常包括创伤修复、关节置换、脊柱矫正等,每种手术对肌肉松弛的需求不同。

1.手术复杂性:复杂手术可能需要更深层次的肌肉松弛,以便于手术操作和提高手术精度。

2.手术时间:预计手术时间较长的手术可能需要长效肌松剂,以维持持续的肌肉松弛状态。

3.手术部位:不同部位的手术需要不同程度的肌肉松弛。例如,脊柱手术可能需要深层肌肉松弛,而四肢手术可能需要较浅层的肌肉松弛。


患者状况考量

1.年龄和体重:儿童和老年人的剂量可能需要调整,体重也会影响剂量的计算。

2.肝肾功能: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影响肌松剂的代谢和排泄,需要选择适合的药物。

3.既往病史:患者既往的过敏史、神经肌肉疾病史等都可能影响肌松剂的选择。

4.心肺功能: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对肌松剂的副作用更敏感。


药物特性分析

1.起效时间:快速起效的肌松剂适用于需要迅速进行手术的情况。

2.作用持续时间:根据手术时间选择合适的肌松剂,以避免手术过程中的肌松不足或过度。

3.副作用: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肌松剂,以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4.药物相互作用:考虑肌松剂与其他药物(如麻醉剂、镇痛药)的相互作用。


使用策略

1.剂量计算: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计算肌松剂的初始剂量。

2.监测肌松效果:使用神经肌肉传导监测设备监测肌松程度,如TOF监护仪。

3.剂量调整: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反应调整肌松剂的剂量。

4.副作用管理:准备好处理肌松剂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心动过缓等。

5.术后管理:手术结束后,继续监测患者直至肌松剂作用消退,确保患者的呼吸和肌力恢复正常。

6.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肌松剂的使用原因、可能的副作用和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7.记录和评估:详细记录肌松剂的使用情况,包括剂量、给药时间、患者反应和任何不良反应,以便于评估和改进未来的治疗。

8.遵守法规和指南:遵循当地卫生部门和专业组织制定的法规、标准和指南,确保临床实践的合法性和专业性。

 

结论

骨科临床医生在选择使用肌肉松弛剂时,需要综合考虑手术需求、患者状况和药物特性。通过精确的剂量计算、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以及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肌松剂的疗效,同时减少潜在的风险。医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此外,医生应关注最新的临床研究和指南,不断优化自己的治疗方案,以提供最优质的患者护理。






《乙哌立松及其他肌松剂在相关用药指南中的推荐及解读》

作者:甘福开

 

颈肩腰腿痛是一组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病患部位的疼痛、肿胀甚至功能受限。这些症状多由慢性劳损及无菌性炎症引起,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病症。

 

肌肉松弛剂作为治疗颈肩腰腿痛的辅助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和紧张状态,有效阻断由无菌性炎症引起的恶性循环,与抗炎镇痛药物协同发挥作用。肌肉松弛剂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抑制多突触反射产生肌肉松弛的效果。它们不仅适用于肌肉劳损或创伤引起的肌肉紧张、痉挛,也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肌肉紧张强直状态,如多发性硬化等。

 

患者在选择肌肉松弛剂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病因:明确颈肩腰腿痛的具体原因,如颈椎病、肩周炎等。

2.症状:根据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症状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药物。

3.个体差异: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个体差异。

4.医生指导: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在使用肌肉松弛剂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剂量:按照医嘱使用,不要自行调整剂量。

2.时间:注意药物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合理安排用药。

3.副作用: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头晕、嗜睡等,并在出现时及时咨询医生。

相互作用: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在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药物治疗中,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被推荐用于治疗慢性腰背痛,通过解除肌痉挛,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断恶性循环,从而改善症状。但需注意,肌肉松弛剂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和厌食等。


此外,肌肉松弛剂并非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唯一手段,患者还应结合适当的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综合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通过有氧运动、肢位抬高或进行附近关节活动,增加屈伸活动几率,避免肌肉进一步萎缩。同时,适当的理疗、按摩或热敷可以促进肌肉血液循环,使肌肉功能逐渐恢复。


总之,颈肩腰腿痛患者在选择和使用肌肉松弛剂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考虑病因、症状、个体差异等因素,并注意药物的剂量、时间、副作用及相互作用,同时配合其他治疗手段,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带你认识颈肩痛、手麻常被忽略的真凶:胸廓出口综合征?》

作者:朱志华


1、什么是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英文简写:TOS)是临床中常常被人误以为是颈椎病的一种周围神经卡综合征。它是指由于先天发育异常、重复性活动、姿势不佳等原因引起的胸廓出口处的臂丛神经或者血管受到压迫,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统称。


相关解剖,如同:胸廓出口指锁骨和第一肋骨上下之间,肋锁韧带和斜角肌前后之间的区域。臂丛神经由颈5-胸1神经根发出,一次经过三个间隙,分别是:前中斜角肌组词的斜角肌间隙,肋锁间隙,胸小肌间隙。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静脉经过这三个间隙,容易引起压迫,进而产生一些列症状。

 

 

 

 

 

2、常见病因?

第一先天性的解剖结构异常,包括

骨性异常:包括颈肋、C7横突延长、第一肋或锁骨外生骨疣、锁骨或第一肋骨痂过多

软组织异常:包括锁骨下肌和胸小肌的肌腱变异,斜角肌肥大,异常韧带与纤维束带的形成,瘢痕的形成等。


第二后天性危险因素,包括

1)姿势不良长期的姿势不正常,导致三个间隙肌肉的痉挛,从而卡压神经,产生神经症状。

2)职业因素 :工作中反复的负重工作,直接承重、手臂反复运动、手上举超过肩部的工作等。

3)运动因素 :举重、划船及游泳等运动可导致斜角肌肥大,引起臂丛神经、 血管的压迫。

 

 

3、胸廓出口综合征有什么症状?

由以上解剖,我们可以知道,神经肌血管在不同间隙不同程度的卡压,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故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也较为多样。常见的症状有:


1、以神经卡压为主的表现为上肢的乏力、麻木、感觉异常、非神经根性疼痛。典型的严重的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表现为手内在肌萎缩和前臂内侧尺神经皮肤感觉异常。症状通常持续存在,反复上举及持续性使用上肢可加重症状。


2、静脉受压为主的,表现患肢肿胀,手和前臂发绀变色。伴随上肢活动后沉重感。


3、以动脉受压为主的,表现为患者的疼痛、发凉感及感觉异常等。

 

 

4、治疗方法

对于胸廓出口综合征,大部分病例都可以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常规手段包括


康复训练以及相应的物理治疗,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加胸廓出口处的空间,恢复颈肩部肌肉的平衡。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使其对 TOS 有一定的了解,自觉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反复的上举及投掷运动。


通过改善患者的体态(可采用悬吊患肢等方法)、减少伏案工作的时间,达到改变颈肩部肌肉的不良受力方式的目的。


针灸或者小针刀松解痉挛的肌肉筋膜组织以解除卡压;


⑤口服消炎止痛及中药的药物

 

对于少数保守治疗无效果的严重病例,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斜角肌切除术、第1肋切除术、斜角肌切除合并第1肋骨切除术、颈肋切除术、胸小肌切除术等。

 

5、预防方法

主要是针对病因,在生活工作中,保存健康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状态,适当参加游泳或羽毛球等运动,这些运动可以加强肩部力量,防止肩部肌肉松弛下垂压迫血管神经。日常也应当注意适量补充B1、B6,例如豆类、瘦肉等。日常工作中的劳损因素存在,胸廓出口综合征就算缓解了,也会存在再次复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