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痛为何会引起头痛:颈源性头痛的科普》
作者:邓玮瑜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曾经历过头痛的困扰,但很少有人会将头痛与脖子痛联系起来。实际上,脖子痛确实可能引起头痛,这种情况被称为颈源性头痛。本文将为您详细解释颈源性头痛的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颈源性头痛的原因
颈源性头痛通常是由于颈部肌肉紧张、痉挛或炎症卡压引起的。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低头工作、使用手机或电脑,或者睡眠中枕头的高度或位置不合适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颈部肌肉紧张和痉挛。此外,颈椎病变,如颈椎退行性变化、椎间盘变性、椎体脱位等,也可能导致颈源性头痛。这些病变可能压迫或刺激颈部神经,尤其是高位颈脊神经(C1~C3)及其分支,从而引起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症状
颈源性头痛的疼痛部位多集中在枕后、耳朵后面、头顶、太阳穴等区域。疼痛性质可能是酸痛、胀痛或是放电、针扎样疼痛。脖子活动时,头痛可能会加重,同时伴有脖子、肩膀疼痛,甚至胳膊、手的疼痛、麻木。颈源性头痛可能会扩散到头部、肩膀或背部,但通常不会伴随着视觉或感觉的先兆。
颈源性头痛的预防
预防颈源性头痛,首先需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和工作姿势。选择合适的枕头,睡眠中将头颈部放在适当的位置,对于预防颈椎和颈部肌肉劳损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工作中要经常变换姿势,避免同一姿势持续时间过久,坚持做工间操,必要时需更换工种。此外,自我保护和预防头颈部外伤也很重要,如乘车和乘飞机时使用安全带减少头颈部创伤的发生。
结论
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其根源在于颈部的问题。了解颈源性头痛的原因和症状,以及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头痛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您经常头痛,并伴有颈部不适,建议咨询医生,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如何分辨不同类型的头痛》
作者:邓玮瑜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不同的头痛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治疗方法。了解如何分辨不同类型的头痛,对于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头痛类型及其特点:
1.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特征为一侧头部剧烈疼痛,但也可能影响两侧。它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偏头痛的发作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或生活方式有关。
2. 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通常表现为双侧头痛,感觉像是头部被紧紧箍住一样。这种头痛通常与肌肉紧张有关,可能由于压力、缺乏睡眠或不良姿势引起。
3.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罕见但非常剧烈的头痛,通常发生在眼睛周围或太阳穴区域。它被称为“自杀性头痛”,因为疼痛非常剧烈。丛集性头痛的发作通常有规律,可能在夜间发生。
4. 继发性头痛
继发性头痛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颅内病变、感染、药物反应等。这类头痛的特征取决于引起它的基础疾病,可能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5. 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是由神经受损或炎症引起的头痛,如三叉神经痛。这种头痛通常表现为电击样、尖锐的疼痛。
如何自我诊断头痛类型
• 起病方式:急性起病伴发热可能提示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剧烈头痛伴意识障碍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
• 疼痛部位:头痛的部位可以提供关于潜在病因的线索。例如,额部疼痛可能与紧张性头痛有关,而后枕部疼痛可能与颈椎病变有关。
• 疼痛性质:搏动性疼痛可能是血管性头痛的特征,而头重感、戴帽感和头勒紧感可能是紧张性头痛的特征。
• 伴随症状:头痛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可能提示偏头痛。
预防和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都有助于预防头痛。
• 饮食调整: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可能引发头痛的食物,如巧克力、红酒等。
• 保持水分: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预防由于脱水引起的头痛。
结论
分辨头痛类型对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如果您经常遭受头痛的困扰,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了解不同类型的头痛特点,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疼痛科的常规疼痛治疗方法》
作者:张育先
疼痛科在疼痛综合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疼痛科在疼痛综合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旨在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全面的疼痛诊疗服务。今天总结一下临床常规疼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这是最基础和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以及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等。此外,还有抗抑郁药、镇静剂、激素等。
2. 神经阻滞治疗:通过在神经组织内部或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或激素制剂,阻断神经信号传导,达到止痛的目的。
3. 神经毁损技术:通过药物、化学物质、物理方法毁损神经,长久阻断神经信号传。
4. 神经调控技术:在神经周围放置刺激电极,达到神经调节的目的,常用的有周围神经电刺激、脊髓电刺激。
5. 微创介入治疗:以神经阻滞技术和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对疼痛进行治疗,常见治疗方式有射频治疗、等离子治疗、臭氧治疗,以及激光治疗等。
6. 物理疗法:利用物理因子对机体的刺激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致痛物质的排泄等,起到一定止痛、消肿的作用,常见有电疗、光疗、超声波疗法等。
7. 心理治疗:对慢性疼痛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支持疗法、暗示或催眠疗法等。
8. 综合治疗方法:疼痛科逐渐探索出一整套以药物及物理治疗为基础,可视技术下的神经阻滞及微创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疼痛控制效果。
《针对肌肉紧张的患者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育先
疼痛科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包括肌肉松弛剂如乙派立松,抗抑郁药物如文拉法辛、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以及抗焦虑药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劳拉西泮,还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塞来昔布。此外,还可以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M受体阻滞剂,或口服活血化瘀的中药,如舒筋健骨丸,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
2.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缓解病情。
3. 物理治疗:包括冷敷或热敷,神经调节方法如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脊髓刺激、周围神经刺激,以及物理或职业治疗,如针灸、身心技术(如冥想、瑜伽和太极)、手法和身体疗法(如脊椎推拿疗法或整骨推拿和按摩疗法)。
4. 功能锻炼:通过功能训练改善活动度,增加肌肉强度和脊柱稳定性,减少肌肉的缺血状态。
5. 中医疗法: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中医疗法通过引导、手法、拔罐、针灸、针刀等方法,对疼痛部位进行有效的刺激,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
6. 躯体保护:采用支具、楔形鞋垫、矫形器、夹板、腰围、颈围、护膝、肌内效贴等辅助器具固定和保护关节和脊柱,在自我护理和日常活动中减轻疼痛和保障安全。
7. 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拉伸和深部呼吸,或者想象放松的场景,通过肌肉的渐进性放松,达到改善肌肉紧张的效果。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浩宗
作为一位返聘回来医院做脊柱门诊的医生,我对肌松剂的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肌松剂的作用机制: 脊柱门诊认为中枢性肌松剂通过作用于大脑皮质下中枢和脊髓,抑制单突触和多突触传递,引起骨骼肌松弛。这些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乙哌立松和替扎尼定等。
肌松剂的临床应用: 在脊柱门诊中,肌松剂主要用于减弱或终止某些骨骼肌痉挛性疾病引起的肌肉强直,以及消除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的不同步。此外,肌松剂也适用于单独使用NSAIDs类药物效果不理想或合并肌肉痉挛的患者。
肌松剂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脊柱门诊强调在使用肌松剂前需要确认患者使用肌松剂的必要性以及没有使用肌松剂的禁忌证。同时,需要评估气道和通气功能,并准备面罩通气和建立人工气道的器具。患者既往如接受过肌松剂,应明确有无严重不良反应。
肌松剂的副作用和安全性: 脊柱门诊指出,苯二氮卓类药物引起的嗜睡、过度镇静等中枢抑制不良反应较常见,所以门诊临床工作中,这类药物比较少使用,而非苯二氮卓类肌松药如乙哌立松,中枢抑制类不良反应已显著减少,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厌食等轻度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以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较常用。
肌松剂的合理使用: 脊柱门诊强调肌松剂应仅限于可见和可触摸的肌肉痉挛患者,使用时间不超过72小时,但一些中枢疼痛综合征(例如,纤维肌痛)除外,这些患者夜间服用环苯扎必林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并减轻疼痛。
对于肌松剂的选择,我一般选择乙哌立松,一方面他是进口原研药物,此外价格也是比较亲民,日治疗费用也才4块左右。此外它的独特三重作用机制:1选择性抑制神经元的释放来降低肌索敏感性,2,它可以扩展血管,增加血流量,3它可以直接作用伤害感受器,用来减少患者疼痛。这三重作用下外加非甾体抗炎药一起使用,可以很好的患者患者疼痛和疼痛带来的活动度受限等问题。
综上所述,我作为一名脊柱门诊对肌松剂的看法是,它们是治疗肌肉痉挛和疼痛的有效工具,但需要在严格的评估和监控下使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作者:刘浩宗
2019年中国成人腰痛流行病学的系统评价显示:我国成人腰痛年患病率为20.88%~29.88%。2014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指出:60%~80%成人在一生中的某一时期发生过腰腿痛,复发率为60%~85%,其中35%患者发展为椎间盘突出症。这些数据体现出我国目前受疼痛影响患者群体十分庞大。
疼痛是患者也是术后主要的应激因素之一,可导致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或出院时间延迟,阻碍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下面我们来看看乙哌立松如何治疗这些疼痛,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乙哌立松作为一种中枢性肌肉松弛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肌肉接头,促进肌肉松弛,缓解肌肉疼痛和痉挛。在骨科病房中,它常用于治疗肌肉劳损、骨关节炎、颈椎病、脑血管障碍、外伤及手术后遗症等引起的肌肉紧张和疼痛
乙哌立松三大作用机制,有效打破“肌紧张-疼痛”恶性循环:1选择性抑制γ-运动神经元释放来降低肌梭敏感性,减少传入冲动,使脊髓亢进反射减弱,松弛紧张的肌肉。2类钙离子拮抗剂作用,扩张血管平滑肌,增加血液供应.3: 作用于伤害感受器和拮抗疼痛物质。通过这3个作用有限打破这个肌肉紧张与疼痛的恶性循环。
此外也有很多文献推荐我们临床工作可以推荐使用乙哌立松,在2019年颈椎前路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流程专家共识中有说到对于神经根性疼痛的管理,可在足量规律使用NSAIDs的基础上,加用中枢性肌松剂(如盐酸乙哌立松)及神经修复剂(如甲钴胺)和抗惊厥药(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来进行神经根性疼痛管理。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流程专家共识中有说到:对于神经根性疼痛的管理,可在足量规律使用NSAIDs的基础上,加用中枢性肌松剂(如盐酸乙哌立松)及神经修复剂(如甲钴胺)和抗惊厥药(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所以乙哌立松是有许多文献推荐是可以使用在我们骨科病房中的。
此外我们在选择使用肌肉松弛剂的时候也应当考虑到肌松剂的不良反应.皮肤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在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呈现弥漫性的红斑,同时也有出现黏膜水肿和荨麻疹的可能。.循环系统表现:包括头晕、出汗、心悸和胸骨后压迫感。它还可以加快心率,降低血压,甚至引起心律失常。呼吸系统影响:主要表现为肺循环阻力增加、咳嗽刺激、喘息后哮喘发作、喉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肺水肿。消化系统表现: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以及腹泻等。
而乙哌立松大多数不良反应是轻微的胃肠道反应,且不良反应仅为3.38%。是相对安全的肌松药物。
《颈源性头痛:了解其原因与影响》
作者:章静
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将详细探讨颈源性头痛的原因、症状以及如何识别这种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原因
颈源性头痛通常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损伤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颈源性头痛的常见原因:
1. 肌肉紧张与痉挛: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低头工作、使用手机或电脑,可能导致颈部肌肉持续紧张,继而发生痉挛和疼痛。
2. 颈椎退行性变化:随着年龄增长,颈椎可能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如椎间盘变性、椎体脱位等,这些变化可能压迫或刺激颈部神经,导致头痛。
3. 颈部损伤或创伤:陈旧性颈部损伤或创伤病史,如挥鞭损伤,可能导致颈源性头痛。
4. 炎症:颈椎的炎性疾病如风湿、椎间盘炎可导致头痛。
5. 不良姿势: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尤其是坐姿不良,可能导致颈部肌肉和韧带的慢性损伤,从而引起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症状
颈源性头痛的症状可能包括:
1. 单侧或双侧头痛:疼痛通常首先发生于颈枕部,随之扩散至病变侧的额、颞及眶部,以颞部为多见。
2. 疼痛性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牵拉样痛,常深在,无搏动性。
3. 颈部活动受限:颈部活动、劳累或处于不良姿势时,可加重头痛,休息后能缓解。
4. 伴随症状:颈部僵硬,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可伴有同侧肩部及上肢痛;大多数患者伴有恶心、头晕、耳鸣等。
5. 间歇性发作:颈源性头痛为间歇性发作,单次发作一般持续数小时到数天,发作时间和间隔无规律,不可预测。
如何识别颈源性头痛
识别颈源性头痛,关键在于观察头痛的特点和相关症状。如果头痛伴有颈部疼痛、僵硬或活动受限,且头痛的性质为钝痛、胀痛或牵拉样痛,那么可能是颈源性头痛。此外,如果头痛在颈部活动后加剧,休息后缓解,或者有颈部损伤的历史,也应考虑颈源性头痛的可能性。
结论
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复杂的疼痛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肌肉紧张、颈椎退行性变化、颈部损伤、炎症和不良姿势等。了解颈源性头痛的原因和症状,对于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如果您经常遭受头痛的困扰,并伴有颈部不适,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整姿势和适当的物理治疗,许多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弯腰后无法直立:原因、治疗与预防》
作者:杨立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弯腰后无法直立的情况,这不仅给行动带来不便,还可能预示着某些健康问题。本文将探讨弯腰后无法直立的可能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可能的原因
1. 急性腰扭伤:在弯腰搬运重物或剧烈运动时,腰部肌肉可能因为突然发力而拉伤,导致腰部剧烈疼痛,无法直立。
2.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因为弯腰动作而加重,压迫神经根,引起腰部疼痛和直立困难。
3. 腰部肌肉劳损: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重复性弯腰动作可能导致腰部肌肉和韧带过度疲劳和损伤,引发疼痛。
4. 腰椎小关节紊乱:小关节卡住或关节囊炎症可能导致腰部疼痛,影响直立。
5. 腰椎退行性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腰椎可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如椎间盘变性、椎体脱位等,这些变化可能压迫或刺激颈部神经,导致疼痛。
治疗方法
1. 休息:在发现腰痛时,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度活动,给予腰部足够的休息。
2. 冷敷与热敷:急性腰扭伤等情况下,伤后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可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 药物治疗:可遵医嘱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美洛昔康等,缓解疼痛。外用扶他林软膏等,局部外涂处理。
4. 理疗方法:针灸、按摩、烤电、拔罐等理疗方法,有助于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5. 手术治疗: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下,如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压迫神经,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1. 正确的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弯腰姿势。
2. 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定期进行腰背肌肉的锻炼,如游泳、瑜伽等,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3. 避免重体力劳动:在进行重体力劳动时,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减少腰部肌肉的压力。
4. 保暖:保持腰部温暖,避免腰部受凉,减少肌肉痉挛的风险。
5.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腰椎的检查,尤其是对于有腰痛史的人群,及时发现和治疗腰椎疾病。
总结来说,弯腰后无法直立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肌肉劳损等。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冷热敷、药物治疗和理疗等。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正确的姿势、加强腰部肌肉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和保暖。如果您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郑文诺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骨科老师在门诊面对的患者基本都是以疼痛为主,在治疗患者的疼痛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到患者本身因疼痛导致的肌肉紧张患者因肌肉紧张导致患者的重复性疼痛,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特别在我们骨科门诊给患者看病的同道中更应该关注到这个循环问题。
所以在中医正骨中,选择合适的肌松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提高治疗效果。以下是一些在中医正骨中可能会选择使用的肌松剂,我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小总结
中药肌肉松弛剂“汉肌松”:这是一种基于中药的肌肉松弛剂,通过现代科学方法从汉防己总碱中提取并经过甲基化反应制成的季胺类生物碱——碘化甲基汉防已碱。据研究,它在临床应用中有效率达95%,初步解决了中麻腹部手术肌肉松弛不够的问题。
未分类型肌肉松弛剂:包括Baclofen、Carisoprodol、氯羟苯恶唑(Chlorzoxazone)、Cyclobenzaprine、Dantrolene、Metaxalone、Orphenadrine、Pancuronium、Tizanidine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达到肌肉松弛的效果。
作用于平滑肌的肌肉松弛剂:如Dicyclomine,这类肌松剂主要作用于平滑肌,而非骨骼肌。
中枢型肌肉松弛剂:包括乙哌立松(Eperisone)和替扎尼定(Tizanidine)。乙哌立松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解除肌痉挛,改善血液局部微循环,阻断“疼痛-肌紧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恶性循环,从而改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尤其常用于慢性腰背痛。替扎尼定是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抑制脊髓水平的疼痛中间神经元的递质释放,从而改善病人因肌肉紧张导致的疼痛,有利于肌肉功能康复。但是替扎尼定是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容易导致患者过度肌松和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所以临床工作中一般推荐使用乙哌立松。
其他剂型:包括Clonidine和Gabapentin等,这些药物也具有肌肉松弛的效果。
在选择肌松剂时,中医正骨会考虑药物的作用机制、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以及可能的副作用。例如,琥珀胆碱是一种去极化肌松药,起效快,但可能会引起血清钾一过性升高,严重者可导致心律失常。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综上所述,中医正骨在选择肌松剂时会综合考虑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肩周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睿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疾病。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的定义,肩周炎是一类引起肩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夜间加重,肩关节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度降低,且进行性加重,造成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周炎致病因素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发生在5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发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
颈椎病致肩部活动障碍,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这些都可能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另外,糖尿病也是导致肩周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可能与糖尿病能引起微血管病变和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改变有关。
临床表现
(1)肩周炎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
(2)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外旋、内旋、后伸最为严重,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关节僵硬,手臂无法高出肩部,活动肩关节时会出现疼痛,无法做到梳头、摸脸等动作。
(3)肩周炎可分为三期:疼痛期、冻结期、缓解期。疼痛期一般病程持续时间在2-9个月,僵硬期一般病程可长达4-12个月,缓解期一般长达5-26个月。一般而言,肩周炎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疼痛和活动范围均可恢复,但这种情况有时会持续数年。长期的疼痛和运动受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肩周炎的早期治疗与功能锻炼显得尤为重要 。
治疗
肩周炎治疗的目的为缓解疼痛,恢复功能,避免肌肉位萎缩。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等,以缓解患者疼痛和肩关节无菌性炎症。
物理治疗:红外线理疗仪或超短波治疗,改善颈部肌肉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运动疗法:对于肩周炎的患者来说,肩关节的活动度训练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肩膀的活动,也避免关节的僵硬。进行肩关节牵伸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慢,要轻柔,在关节的活动末端做几秒的停留,然后慢慢松开,再重复这些牵伸动作。要避免在牵伸时有疼痛的感觉。
按摩治疗:自行或寻求专业按摩师帮助,对颈肩部肌肉进行按摩,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热敷: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患处,每次 20分钟,每天两次。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弱炎症反应。
《腰肌劳损使用肌松剂的原因》
作者:赵漓波
一 腰肌劳损概述
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其常见症状包括腰部酸胀疼痛和肌肉紧张等。
腰肌劳损的主要病因多由不良姿势和腰背肌肉力量不足引起。长期从事体力劳动、长期久站、久坐的人群,由于工作原因可能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进而会出现腰肌劳损。
此外,腰部外伤、过度负荷、环境刺激等也可能导致腰肌劳损。腰部在急性扭伤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而形成慢性创伤性瘢痕,肌纤维间或肌肉、筋膜纤维间发生粘连,腰肌力量减弱发生疼痛。日常生活中,因姿势不良,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被牵拉状态导致腰部软组织长期处于过度负重状态下,容易引起局部组织劳损。长期处于潮湿阴冷环境中的人则更容易患上腰肌劳损。
二 腰肌劳损的症状
腰部酸胀疼痛是腰肌劳损的主要症状之一。这种疼痛通常为慢性,无明显诱因,多为酸胀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只是轻微不适,而有的则疼痛较为剧烈。疼痛可能会随着气候变化和疲劳程度加重或减轻。在急性发作时,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非常明显,还可能伴有肌肉痉挛。休息之后,疼痛可以适当减轻,但往往容易反复发作。
肌肉紧张也是腰肌劳损的常见表现。患者常感觉腰部肌肉紧绷,严重时可出现肌肉痉挛,导致腰部活动受限。比如弯腰、转身等动作变得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三 肌松剂在腰肌劳损治疗中的作用
1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腰肌劳损通常会导致腰部肌肉紧张,而这种紧张状态又会进一步加重疼痛。肌松剂在治疗腰肌劳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降低肌肉的肌张力。研究表明,当腰部肌肉出现劳损时,往往会产生无菌性炎症,这种炎症会引发肌肉痉挛,进而形成疼痛的恶性循环。而肌松剂可以有效阻断这个恶性循环,通过放松肌肉,减轻肌肉的紧张程度,从而缓解疼痛。例如,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肌松药物,能够使腰部肌肉松弛,降低肌肉内部的压力,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局部乳酸的堆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2 改善运动受限
肌肉痉挛是导致腰肌劳损患者运动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腰部肌肉处于痉挛状态时,患者的腰部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如弯腰活动受限、翻身疼痛等。肌松剂可以缓解肌肉痉挛,使肌肉恢复到正常的松弛状态,从而减轻运动受限的情况。使用肌松剂后,患者能够更加自如地进行腰部活动,这对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肌松剂还可以促进腰部血液循环,加快受损肌肉的修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例如,在一些临床案例中,患者在服用肌松剂后,腰部活动范围明显增大,疼痛症状也得到了显著缓解,能够逐渐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除了药物治疗,配合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以及适度锻炼对于腰肌劳损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