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颈椎病痛,重寻颈部自由》
作者:彭浩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低头族随处可见,颈椎病也如同阴影一般,悄悄缠上了众多现代人。那恼人的颈椎病疼痛,不仅给身体带来不适,还严重干扰着日常的生活与工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颈椎病疼痛的奥秘,为守护颈部健康点亮明灯。
颈椎病引发的疼痛颇具特征。它常常从颈部后方或肩部开始,起初可能只是轻微的酸痛与僵硬,仿佛颈部肌肉在无声地抗议。每当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比如持续低头看手机、长时间伏案工作后,疼痛便会加剧,犹如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甚至还可能伴有刺痛感,像电流般瞬间传遍颈部及肩部。病情若进一步发展,疼痛会蔓延至头部、上肢,引发头晕、头痛、手臂麻木等一系列不适症状,令人苦不堪言。
这疼痛背后的“始作俑者”,正是颈椎的退变与长期不良姿势。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退变,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这些变化会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组织,从而引发疼痛。而长时间低头、伏案、高枕卧位等不良姿势,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得颈椎承受巨大压力,颈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痉挛状态,进一步加重颈椎损伤,促使疼痛产生并不断加重。
不良姿势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低头看手机时,颈椎承受的压力会成倍增加;长时间伏案工作,颈部肌肉疲劳不堪,颈椎生理曲度逐渐变直甚至反弓。长此以往,颈椎的正常结构被破坏,稳定性下降,疼痛也就接踵而至。此外,颈部外伤、受寒等因素也可能诱发颈椎病疼痛。
预防颈椎病疼痛,需从日常生活入手。首先要纠正不良姿势,尽量保持颈部正直,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电脑时,调整屏幕高度,使其与视线平齐;看手机时,可将手机抬高至与眼睛平行的位置。其次,要加强颈部锻炼,通过简单的颈部伸展、旋转运动,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稳定性。再者,选择合适的枕头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枕头高度应与自己的一肩宽度相当,以保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
一旦被颈椎病疼痛困扰,也不必惊慌失措。可先尝试适当休息,减少颈部活动,进行局部热敷、按摩,以缓解肌肉紧张。若疼痛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等。
颈椎病疼痛虽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它,积极主动地预防并科学合理地治疗,就能够重新找回颈部的舒适与自由,尽情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慢性腰背痛:不容忽视的健康“枷锁”》
作者:柯煜
在日常生活中,慢性腰背痛已成为许多人挥之不去的困扰,它就像一个隐形的“枷锁”,束缚着人们的行动,影响着生活质量。了解慢性腰背痛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应对这一病症至关重要。
一、疼痛表现:多样且折磨人
慢性腰背痛的疼痛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腰背部深处持续的钝痛,仿佛有重物一直压在那里,让人时刻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有的则是间歇性的刺痛,毫无征兆地突然袭来,如针刺般让人忍不住皱眉;还有的会伴有酸胀、麻木感,就像有小虫子在腰背部的神经上爬动,那种不适感难以言表。
这些疼痛在特定情况下会明显加剧,比如长时间站立、久坐、弯腰搬重物或者进行剧烈运动之后。严重时,连简单的日常活动如起床、穿衣、系鞋带等都变得异常艰难,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睡眠,让患者在夜间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身心俱疲。
二、病因探秘:多因素交织
慢性腰背痛并非由单一原因引起,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长期不良姿势是常见的“罪魁祸首”。许多人在工作或学习时,长时间弯腰驼背地伏案,使得腰背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脊柱的生理曲度也逐渐发生改变,久而久之,就容易引发疼痛。
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会出现退行性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等。这些病变会导致脊柱结构不稳定,压迫周围的神经、肌肉等组织,从而产生腰背痛。
腰部曾经受过的急性损伤,如果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和充分的康复,也可能转化为慢性腰背痛。比如曾经的腰部扭伤、摔伤等,残留的损伤会在日后时不时地“发作”。
此外,缺乏运动导致腰背部肌肉力量薄弱,无法给予脊柱足够的支撑;肥胖增加了腰背部的负担;心理压力过大引起肌肉紧张等,也都与慢性腰背痛的发生密切相关。
三、预防之道:从生活点滴做起
预防慢性腰背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行走,都应让脊柱保持自然的生理曲线。站立时挺胸抬头,坐姿时选择合适高度且有腰部支撑的椅子,并定时起身活动。
其次,加强腰背部的锻炼至关重要。像游泳、瑜伽、普拉提等运动,都能有效锻炼到腰背部肌肉,增强其力量和柔韧性,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也能减轻腰背部的负担。同时,要注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因精神紧张导致肌肉紧绷。
四、应对措施:积极且科学
如果已经患上慢性腰背痛,也不要过于焦虑,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适当休息是必要的,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通过热敷、按摩等方法来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紧张的肌肉。
若疼痛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通过X光、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手段来明确病因,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在必要时甚至会考虑手术治疗。
慢性腰背痛虽然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它,从生活点滴做起积极预防,患病后科学合理地治疗,就一定能够打破这一“枷锁”,重新找回身体的自在与健康,轻松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守护腰肌健康,告别劳损疼痛》
作者:麦俊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腰肌劳损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健康问题。长时间的不良姿势、过度劳累等都可能让腰部肌肉陷入疼痛的“泥沼”。了解腰肌劳损疼痛,是守护腰部健康的第一步。
腰肌劳损引发的疼痛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常常隐匿发作,起初可能只是腰部深处的轻微酸痛,在劳累一天后加重,尤其是长时间站立、久坐或弯腰后,疼痛仿佛被“激活”,让人难以直起腰来。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剧,范围也可能扩大,从腰部两侧扩散到臀部甚至腿部。这种疼痛并非尖锐的刺痛,而是一种持续的、钝性的酸痛或胀痛,仿佛有一股力量在腰部深处不断拉扯、挤压,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弯腰捡东西、长时间行走都变得困难重重。
疼痛产生的根源在于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长时间伏案工作,腰部肌肉持续收缩以维持姿势;频繁弯腰搬重物,腰部承受巨大压力;缺乏运动导致腰部肌肉力量薄弱,无法有效支撑脊柱。这些因素致使肌肉纤维受损,产生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疼痛信号便随之传至大脑。
不良姿势堪称腰肌劳损的“罪魁祸首”。久坐时弯腰驼背,会使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站立时重心偏移,腰部受力不均。日积月累,肌肉不堪重负。此外,过度劳累也不容忽视,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或频繁的腰部运动,不给肌肉足够的休息时间,极易引发劳损疼痛。床垫不合适,过软或过硬,无法给予腰部良好的支撑,也会影响腰部肌肉的健康。
面对腰肌劳损疼痛,预防至关重要。保持正确姿势是关键,无论是坐姿、站姿还是睡姿,都要让腰部保持自然的生理曲线。工作时,选择高度合适的桌椅,定时起身活动,伸展腰部。加强腰部锻炼,增强肌肉力量与耐力,如小燕飞、五点支撑等简单动作,能有效预防劳损。休息时,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让腰部得到充分放松。
若已被腰肌劳损疼痛困扰,也不必过于焦虑。及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热敷腰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疼痛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或接受物理治疗。
腰肌劳损疼痛虽恼人,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积极预防,科学治疗,就能重新拥有健康、灵活的腰部,轻松迎接生活的挑战。
《乙哌立松在颈肩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黄坚霖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颈肩综合征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常见健康问题。长时间的坐姿工作、缺乏运动以及精神压力等因素,使得颈肩部的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发疼痛、僵硬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乙哌立松,这一中枢性肌肉松弛药,就像一位优雅的舞者,在颈肩综合征的治疗舞台上轻盈起舞,为患者带来舒缓与希望。
乙哌立松,即盐酸乙哌立松片,是一种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颈肩综合征的药物。它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血管平滑肌,抑制脊髓反射,减轻肌梭的灵敏度,从而达到缓解肌肉紧张的目的。这种药物能够改善颈肩部的血流状况,促进炎症细胞的活性降低,减少因发炎导致的不适感。
对于颈肩综合征患者而言,乙哌立松的松弛骨骼肌作用尤为显著。它能够抑制神经兴奋传导至肌肉,有效缓解颈部和肩部的肌肉紧张和痉挛,减轻颈肩部疼痛的症状。同时,乙哌立松还能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脊髓的抑制作用,舒缓因长期固定姿势造成的颈部僵直,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乙哌立松适用于颈肩综合征、肩周炎、脑血管障碍等多种疾病引起的肌肉紧张和痉挛症状。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使用这种药物。对乙哌立松成分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以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禁用此药。此外,老年人在使用时应酌情减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服用乙哌立松时,患者需要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休克、过敏样反应、严重的皮肤病以及四肢无力、站立不稳、困倦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前往医院就诊。同时,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以确保用药安全。
虽然乙哌立松在颈肩综合征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药物并非万能的。为了加速康复进程,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推拿按摩等。这些辅助治疗手段能够进一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保持同一姿势工作。适当进行颈肩部运动,如颈部旋转、肩部提拉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预防颈肩综合征的发生。同时,保持心情愉悦,减轻精神压力,也是缓解颈肩综合征症状的重要措施。
乙哌立松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显著的治疗效果,成为颈肩综合征患者的重要选择。然而,药物只是治疗的一部分,合理的生活习惯和辅助治疗同样重要。在享受乙哌立松带来的舒缓与希望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颈肩综合征的发生,让生活更加美好。
《骨骼肌肉疼痛、头痛等慢性疼痛的治疗策略》
作者:李行
骨骼肌肉疼痛、头痛等慢性疼痛是长期困扰患者的病症。
1.骨骼肌肉疼痛
疼痛原因:可能由骨关节炎、软组织劳损、骨质疏松、多发性皮肌炎等多种因素导致。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肌肉、骨骼、关节或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损伤或退化从而引发疼痛。
疼痛特点:通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疼痛,可能伴随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疼痛可能局限于某个部位,如关节、肌肉或韧带,也可能扩散到周围区域。中枢性肌松剂(盐酸乙哌立松)是多个中国指南/共识推荐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药物,盐酸乙哌立松改善"骨骼肌紧张-疼痛”恶性循环,与NSAIDs类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佳
2.头痛
疼痛原因:头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颈椎病、高血压、颅内压增高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头部血管、神经或肌肉的异常,从而引发疼痛。
疼痛特点:通常表现为头部某个区域的疼痛或不适感,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光过敏等症状。 疼痛可能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程度轻重不一。建议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2℃)、替扎尼定(2C) 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改善LDH患者的急性期疼痛
二、慢性疼痛的应对方法
1.了解疼痛因
通过就医、咨询专业医生或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疼痛的具体原因。这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药物来缓解疼痛。例如,非处方药如布洛芬等可以减轻轻度到中度的疼痛。对于更严重的疼痛,可能需要使用处方药或强效止痛药。但请注意,药物治疗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药物或产生药物依赖性。
3.物理疗法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理疗等物理疗法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这些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轻炎症和肿胀。在进行物理疗法时,请务必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推荐使用运动控制训练改善LDH患者的疼痛症状和腰椎功能(1B)建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训练(2B)、八段锦联合推拿(2B)、常规功能锻炼(2C)或针刀(2C)改善康复期和缓解期LDH患者的疼痛症状和腰椎功能
4.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修复,减轻疼痛。建议成人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均衡的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减轻疼痛。建议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度的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姿势和体态,从而减轻疼痛。但请注意,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避免不良姿势和体态: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和体态可能导致肌肉和骨骼的紧张和疼痛。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休息和活动身体。建议使用身痛逐瘀汤加减(2C)、腰痹通胶囊(2C)、杜仲腰丸(2C)、常规西医治疗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2B) 或腰痹通胶囊(2C)改善血瘀型LDH患者的疼痛症状和腰椎功能建议使用肾着汤加减(2℃)、 常规西医治疗联合肾着汤加减(2C)或腰痛宁胶囊(2C)改善寒湿型LDH患者的疼痛症状和腰椎功能建议使用四妙散加减改善湿热型LDH患者的疼痛症状(2C)建议使用独活寄生汤(2C)、杜仲腰痛丸(2C)、常规西医治疗或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2C)、恒古骨伤愈合剂(2D)或常规西医治疗联合恒古骨伤愈合剂(2C)改善肝肾亏虚型LDH患者的疼痛症状和腰椎功能
5.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慢性疼痛,如严重的骨关节炎或颅内病变,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充分考虑手术的风险和收益。
《肌紧张伴随头痛的解读》
作者:梁瑞德
紧张型头痛(TTH)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目前我国对此病仍存在严重的就诊率低、正确诊断率低问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于2007年制定了《紧张型头痛诊疗专家共对推广TTH的规范诊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过去的七年中,我国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基于人口的TTH患病率及疾病负担的流行病学调查,国内外在TTH的发病机制及诊疗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国际头痛学会也于2013发布了新的头痛疾患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患者头痛发作时,颈1-3神经或三叉神经支配的颈后、头、肩部肌筋膜紧张度增加和痛阈降低,相应部位肌肉可查出疼痛的触发点,又称为“扳机点”刺激“扳机点”可出现牵涉痛
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在偶发性TTH患者并不升高,但在频发性TTH患者及慢性TTH患者中明显增加
焦虑抑郁患者中TTH的发生率也升高
在抑郁焦虑与频发性TTH或慢性TTH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
TTH的诊断标准
A 至少有符合B-E标准的10次发作。
B 头痛持续30min~7d。
C 疼痛至少具有以下2个特征:
①压迫/紧缩感(非搏动性) ;
②轻或中度(不影响日常生活);
③双侧性;
④日常生活如行走或上楼梯不加重疼痛。
D 具有以下一项: ①无恶心和/ 或呕吐(可以厌食); ②通常无畏光和畏声,或仅出现其中之一。
E.不归因于其他疾病。
有必要对原有专家共识进行修订。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是一世界性组织,2017年第16届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会已于3月23-26日在意大利弗罗伦萨召开,4082位与会者就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和肌肉骨骼疾病的预防和管理等研究的新进展进行学术交流。现就肌肉骨骼疾病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及危害、诊断及干预进行阐述。
肌筋膜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骨骼肌肌肉能够激惹疼痛的某一特定位置,这个位置通常可以摸到一个疼痛结节和绷紧肌纤维痉挛带,触压时有疼痛加重和局部肌肉颤触及可能引起的远处牵涉痛;常有交感现象、易疲劳、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以疼痛为主的候症群。
纤维肌痛综合症(fibromyalgia syndrome, FS)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临床表为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与发僵,并在特殊部位有压痛点。
腰背痛腰背痛在护理人员中发生率高,43%的患者出现失眠,肌筋膜综合征患者中,主要为头下斜肌及肩胛上区综合征,慢性腰背痛患者弹性低,紧张度高,具性别差异;影响生活质量,肌筋膜综合征患者中,78.3%的患者出现系统性疾病,具纤维肌痛症的肩痛患者可采用骨骼肌超声诊断。
腰背痛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平衡状态和背部姿势;对FM的骨骼肌疼痛患者,可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激光与ESWT对MPS患者疗效相似。
《得了肩周炎应该怎么办?》
作者:黄智恒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影响肩关节及其周围的组织。以下是一些关于肩周炎的科普信息,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肩周炎是什么?肩周炎,医学上称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一种由于肩关节及周围组织慢性损伤或老化引起的炎症反应。主要症状包括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和肌肉僵硬。它是一种自愈性的慢性良性疾病,但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肩周炎有哪些症状?
1、活动障碍:肩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受限,如上肢外展、上举、旋转等动作出现障碍。
2、疼痛:一侧肩关节无明显外伤而出现疼痛,疼痛可能在夜间加重。
3、压痛:病变关节及其周围广泛存在压痛点。
4、肌肉僵硬甚至萎缩:发病早期可能出现肌肉僵硬,晚期可能出现废用性萎缩。
肩周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年龄、局部劳损、肌肉力量下降、全身性代谢障碍、自身免疫问题等多种因素有关。年龄和长期劳损是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合并肩周炎的发作率较高。
哪些人容易发生肩周炎呢?
1、长期肩部过度活动或不良姿势,如长时间操作电脑。
2、肩部挫伤、牵拉伤后治疗不当或固定过久。
3、 50岁左右,由于机体软组织衰老退化和肩部肌腱血液供应变差。肩周炎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可以帮助确定病变部位和鉴别诊断。
得了肩周炎后如何治疗呢?
1、保守治疗:包括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痛点局部封闭、按摩推拿等。
2、功能锻炼:进行肩关节的主动与被动外展、旋转、伸屈及环转运动。
3、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关节镜手术来松解关节囊。
肩周炎的治疗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康复锻炼,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肩周炎的康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方法:
1. 物理治疗:使用物理因子治疗,如超短波、微波、经皮神经电刺激、超声波、低能量激光、冲击波疗法等,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炎症。
2. 关节松动术:在急性期,使用轻柔的手法减轻疼痛;在缓解期,使用更深:层次的手法解除粘连,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
3. 运动治疗: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及软组织牵伸训练。例如:上肢下垂摆动:立位,身体稍向前倾,患肩自然下垂,做向前、向后摆臂练习,内外环绕摆臂练习。
手持体操棒上举:立位,两手持体操棒,作两直臂同时上举练习。
肩梯练习:立位,以患手爬梯,逐级爬上,增大肩关节前屈幅度。
4. 作业治疗:通过功能性作业和日常生活活动(ADL)作业,提高患者自我治疗的兴趣和自觉性。
5. 康复辅具:如护肩,保护肩关节,避免受凉后疼痛加剧。
6. 中医治疗:针灸、推拿疗法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7. 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学会肩关节自我锻炼的方法,加强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逐渐改善关节活动度。
8. 心理治疗:对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支持。
9. 西药治疗:急性期可使用止痛药和肌肉松弛剂,慢性期可使用软骨保护剂。
10. 自我康复锻炼:如爬墙训练、肩关节外旋、内旋等练习,以及肋木练习等。
如何预防肩周炎?
保持肩关节的活动能力,适当的锻炼和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以预防肩周炎的发生。
可以进行康复锻炼,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如外展、上举、内旋外旋等,可以帮助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请注意,康复锻炼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的伤害。如果疼痛剧烈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
《颈椎病有哪些保守治疗方法呢?》
作者:黄智恒
颈椎病并不可怕,大多数不用开刀。
早期的颈椎病大多选用保守治疗方法,但疗程长,复发率较高,多数患者日后尚残留部分症状,所以保守治疗应该长期或反复进行。
常用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口服药物治疗:对于以颈肩部疼痛为主的患者可口服消炎镇痛药物,辅以肌松和营养神经药物。
2.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而且在急性发作期禁止做牵引,因为容易出现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等情况。
3.理疗法: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现在常见的有超短波理疗或者红外线理疗。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而且在急性发作期禁止做牵引,因为容易出现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等情况。
3.理疗法: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现在常见的有超短波理疗或者红外线理疗。
4.推拿按摩法:主要起到松弛肌肉、缓解颈部疼痛症状的作用。但颈椎病采用按摩方法治疗应特别谨慎,而且应注意手法,如果手法不正确,或在急性发作期操作,容易出现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甚至出现瘫痪。
颈椎病该如何预防呢?
1.改变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应保持脊柱的正直,避免颈椎长时间维持在一个姿势下。
2.加强颈肩部肌肉力量的锻炼,例如做游泳、羽毛球等运动。平时也可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锻炼肌肉力量,有利于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保护颈椎间盘和小关节。
3.注意颈肩部的保暖,避免长时间直吹空调或空调温度过低。
4.科学合理选用枕头,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避免头颈部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
5.坐车时不要打瞌睡,避免突然甩头。
6.早期彻底治疗颈肩部软组织劳损,避免其发展为颈椎病。
7.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颈部的闪伤、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