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术交流 > 2024慢性疼痛科普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示(二)
2024慢性疼痛科普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示(二)
作者:普康管理员 2024年12月06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脑卒中科普》

作者:徐洪


脑卒中临床最重要的表现是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吞咽障碍、排尿障碍、情感障碍等,一般认为脑卒中后遗症的遗留都在一年以后除神志清醒外,上述临床表现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症状称为后遗症。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瘫痪,脑卒中瘫痪分为偏瘫、四肢瘫和截瘫,但以偏瘫为主。

二、感觉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往往与偏瘫和偏盲伴随称为三偏综合症。

三、失语,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丧失。

四、吞咽功能障碍。

五、排尿功能障碍。

六、失认,是指患者认识能力的缺失,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对身体部位认识能力的缺失。

七、失用,即运用不能,患者肢体无瘫痪也无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但不能准确完成有目的的动作。

八、情感障碍,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于发病前完全不同的性格和脾气,如易激动、急躁抑郁等。

九、癫痫,常表现为肢体抽搐意识丧失或意识障碍。


脑卒中后遗症要如何进行康复?

1、药物控制

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首先也就需要保持药物控制,因为脑卒中本身也就是在大脑部位形成了一定血栓影响到血液循环的一种情况。

此时,需要长期使用溶栓药或者是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来解决问题,否则疾病可能反复发作,严重威胁到生命安全。

2、物理治疗

在早期出现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通常都是无法自主活动的,这种偏瘫的情况也就需要外界刺激来进行恢复。

常见的外界刺激也就是物理治疗的方法,因为电疗以及水疗和电针疗法等多种方式都能直接刺激到患者的深层组织和神经,也就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进行恢复。

3、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恢复一定活动功能的患者进行的治疗方法,因为患者恢复一定活动功能之后,对于肢体的控制并不完善,此时也就需要进行一定的作业来锻炼肢体的活动程度。

恢复期间患者是不能够有效感觉到肢体存在的,这种时候就相当于要重新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一些基础的活动以及劳动就能很好的训练。

4、医疗体育

医疗体育同样也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体育方式是对患者起到锻炼的效果,并且不容易损伤患者的身体,即便是没有完全恢复活动功能的患者也可以进行锻炼。

常见的方法也就是按摩,这一类方法可以持续对身体起到促进作用,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素质。

5、语言训练

有一部分比较严重的患者不仅仅会出现活动功能丧失的问题,语言功能也已经受到了影响,这也就是临床中常见的失语症。

这一类患者除了要锻炼活动功能以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语言锻炼,因为面部的神经以及肌肉已经不完全受患者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说话的能力,持续锻炼才可以恢复语言功能。

6、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是针对患者心理状态和智力状态进行调节的一种治疗方法。

患上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心理状态一般不是特别稳定,因为脑卒中后遗症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有的患者甚至完全不能活动,这种时候也就需要提高患者的信心,帮助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

脑卒中后遗症是非常严重的一种情况,虽然不会导致患者死亡,但是致残率非常高,所以也就需要在早期进行治疗。

如果错过了脑卒中后遗症的最佳治疗时机,患者往往也就会失去活动功能,并且长期需要人照顾加重自身和家属的负担。





《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尹碧海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青少年到老年患者均有发病的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通常有以下几种症状:

1、腰痛:腰椎间盘突出后,压迫、刺激腰椎周围组织,引起放射疼痛。患者在活动时,会出现严重的活动受限,腰背部疼痛剧烈,不能弯腰、久站;

2、神经痛:根据压迫的部位不同,疼痛部位亦有不同。部分患者坐骨神经受压,引起坐骨神经痛,即大腿后的神经,为向下的放射痛。

如果比较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压迫股神经,出现大腿前方的放射状疼痛;

3、活动受限:患者不可进行剧烈活动、大幅度活动,较严重情况,患者即使轻微的活动亦不能进行。患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不能适度弯腰;如果神经损害较严重,可能出现下肢肌肉的萎缩;

4、腰椎畸形:如果患者处于保护的姿态,可能造成脊柱的侧弯畸形,这样可以减少对神经的压迫,或者避免挤压腰椎间盘,造成突出加重。所以患者的腰椎通常呈一定畸形;

5、大、小便功能障碍、瘫痪:较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


腰椎盘突出发生之后,治疗方法常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1、卧床休息:建议患者选择卧床休养,放松腰背部的肌肉,减少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刺激;

2、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缓解疼痛,口服神经营养药物营养神经,或口服肌松剂来达到止痛,提高活动度,也可以局部贴贴剂,效果可能更好;

如果是长时间发作的腰间盘突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间盘突出,或者伴有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分为创伤小的椎间孔镜,还有创伤稍大的传统开刀术式。选择椎间孔镜手术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早期可以下地活动,它的弊端是有可能会复发以及减压不够充分。传统的开刀手术可以解决椎间孔镜解决不了的症状,伴有滑脱、椎体不稳的椎间盘突出症以及椎管狭窄等特殊症状的处理。


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平时该如何做?

1.能躺不站、能站不坐

平躺可以缓解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防止自身体重对腰部总成过大的压力。

2.躺硬不烫软

太软的沙发和床不要躺,会造成腰背部的肌肉僵硬,同时也不要躺太硬的床,影响睡眠的同时也容易造成疲劳。

3.不做高强度运动

剧烈运动、高强度体力活动,会加重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病情恶化,同时不要做过多的康复运动,不要疲劳,做锻炼时要注意遵医嘱。

4.做好保暖不受凉

对腰部一定要组好保暖,身体一旦受风受凉,容易导致腰部肌肉紧张痉挛,加重病情。

5.正确提物姿势

搬东西保持腰部姿势,不要弯腰,靠近物品蹲下,双腿发力不用腰部力量。





《强直性脊柱炎科普》

作者:邱敏丽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AS)属于一种慢性且呈进展性的炎症性疾病,呈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本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 (HLA-B27)密切相关,还有一些基因可增加患病风险性。某些微生物(如克雷伯菌)与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可引发异常免疫应答。病变特点脊柱(尤其是骶髂关节)、外周关节、肌腱附着点炎症和指/趾炎直至发生纤维化和骨化,最终导致脊柱关节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13~31岁的青壮年,40岁以后发病较少。男女患病比例4:1,女性发病年龄较大,进展较慢,病情较轻。


本病的患病率为0.1%~1.6%。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1、腰痛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出现腰痛症状,主要是由于腰椎椎体和棘突的肌腱附着点出现炎症,引起局部疼痛。疼痛特点是炎症性疼痛,常有夜间痛和晨僵,活动后缓解,休息不能减轻,疼痛不因改变体位而改变。

2、晨僵

患者会出现早上醒来时,感觉腰部、颈椎活动困难,活动一会之后会有明显好转,静息时间久或久坐后再次出现腰部及颈椎僵硬、疼痛等不适症状。

3、外周关节疼痛或肿痛

强直性脊柱炎会导致关节病变,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症状。主要是由于关节囊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出现炎症,表现为关节疼痛和僵硬等,如有关节积液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

4、足跟痛

  主要为跟腱附着点炎症所致,可出现足跟肿胀压痛,行走疼痛。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目前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性治疗以及外科治疗几个方面,本病目前尚无法根治,主要是缓解症状,保持良好姿势和减缓病情的进展。

非药物治疗是指对患者进行宣教,这是成功治疗的关键所在,要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坚定长期治疗的决心,平时要注意立、坐、卧正确姿势,睡硬板床,低枕,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

药物治疗方面通常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来控制关节疼痛和晨僵以及炎症,可选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有外周关节受累可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一般首选柳氮磺吡啶,也可用沙利度胺或者甲氨蝶呤等,也可用肌松剂来减轻肌肉痉挛缓解疼痛和改善运动功能,如乙哌立松。上述药物疗效不佳应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介素17A抑制剂等进行治疗。


日常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姿势: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弯腰驼背。坐着时应保持腰部挺直,桌椅高度要合适,眼睛平视电脑屏幕。站立时挺胸收腹,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定时活动身体。

2、加强锻炼: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瑜伽等。游泳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因为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对脊柱的压力,同时锻炼全身肌肉,增强脊柱的稳定性。瑜伽中的一些伸展动作也有助于拉伸脊柱和关节,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3、预防感染:注意预防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防止肠道感染。






《骨关节炎初认识》

作者:余伟桂


什么叫骨关节炎呢?什么年龄段会出现?能不能通过做什么去预防呢?等等有关骨关节炎的认识,一一带领大家初认识骨关节炎!


首先,什么叫骨关节炎?骨关节炎叫肥大性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变性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或骨关节病,均指一种病、国内统一使用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为关节软骨退变性和磨损,以及骨质增生形成骨赘(骨刺),并由此引起膝关节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正常膝关节关节软骨光滑平整,退变后象锯齿状如图所示



什么人好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A.年龄:20岁以后关节开始退化,而以55岁以上的老人最为多发。

B.性别:女性比男性多见。但停经后的妇女症状较严重而广泛。

C.体重:肥胖的人因膝盖承受重力较大,故关节磨损厉害,发病率较高。

工种:重体力劳动者(农民、搬运工,矿工、铁路工人以及运动员等)。


老年人为什么会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退化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膝关节的自然的退化加之常年累月使用,导致原本光滑的关节软骨产生磨损,磨损的屑片而出现滑膜发炎、发生疼痛。退化性关节炎的形成与老化、体重过重、先天性关节结构不良、关节外伤等因素有关,而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痛风会使关节提早老化。如果长时间的站立,有些反复性动作:如反复登高,搬运重物以及反复的不良工作姿势可进一步加速骨性关节炎的发展。


得了骨性关节炎有何那些症状?

早期主要感觉关节酸痛、胀痛,尤以长距离行走、剧烈运动、受凉或阴雨天时加重。逐步发展上下楼困难双膝发软,易摔倒。蹲起时疼痛,僵硬,被动运动时膝关节有咯哒咯哒的响声。有些老人劳累后或轻微外伤后可出现疼痛加重,短暂的关节肿胀和积液,甚至不能站立行走。中期中度:休息时疼痛不能缓解,活动受限。后期重度:关节红肿,发热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关节积液甚至关节畸形。


发生了膝关节关节炎如何治疗以及注意事项?

一旦发生了关节炎要尽早去医院找专科医师就诊,以便得到早期治疗, 改善您的生活质量!!

(1)无症状的骨关节炎患者不需要特别治疗。

(2)症状轻微者可适当休息,避免操劳、受凉或受寒适当的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治疗。活动受限也可以口服肌松药,松解紧张肌肉,增加活动度。因为关节周围的肌肉会因疼痛而产生保护性痉挛,关节活动受到进一步限制,引起关节的纤维性僵直,并加剧骨关节炎的发展。2024年早期骨关节炎指南提到,如患者膝关节有紧绷感,伴有一定的活动受限,可联合使用肌松剂如盐酸乙哌立松,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增加止痛效果。

(3)中度的膝关节关节炎症状明显者,膝关节镜手术应用在轻到中度退化的患者,关节镜可作扩创、冲洗、移除游离体、脱落的软骨碎片、修补半月状软骨、软骨下钻孔、去除增生的骨刺,修整磨损的软骨面等。

(4)较严重的患者,关节变形者,必须行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膝关节及肌肉的加强运动:手术后需做康复运动来帮助您顺利下床,促进复原。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认识》

作者:张幸勇


为了帮助大家区分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给大家科普以下两者区别。


肩关节周围炎又叫肩周炎,形成原因可能与软组织退行性变、活动过度等有关,在炎症的不断刺激下,会导致肩部疼痛,并且夜间疼痛会比较明显,也会出现僵硬感。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

  (1)40~50岁以上中老年,常有风湿寒邪侵袭史或外伤史。

  (2)肩部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可放射到手,但无感觉异常。

  (3)肩关节活动尤以上举、外展、内、外旋受限。

  (4)肩周压痛,特别是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5)肩周肌肉痉挛或肌萎缩。

  (6)X线及化验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一般左肩发生率较高,双侧发作次数较少。发病时间因不同患者而异,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之分。急性发作通常是早期的,伴有持续的自发性疼痛症状。大多数患者有慢性疼痛,但也有急性发作,有些患者仅感到肩部不适和克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疼痛就会迅速加剧,并会出现肌肉痉挛的疼痛症状。特别是在夜间,疼痛会剧烈,患者不能翻身,影响睡眠。在慢性期,肩周炎的疼痛症状会慢慢消失。然而,肩关节收缩和僵硬的症状会缓慢突出,导致活动受限。


治疗肩周炎常用哪些西药?

(1)非甾体抗炎药:可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作为辅助治疗,在关节剧痛情况下,可小量应用以缓解疼痛,缓解后即停用。

(2)肌松药:近年来指南/共识推荐肌松剂用于治疗腰痛、关节炎和围手术期疼痛。肌松剂适用于单独使用NSAIDs类药物效果不理想或合并肌肉痉挛的患者,临床以非苯二氮䓬类(如乙哌立松),乙哌立松通过抑制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治疗痉挛,从而达到降低肌梭敏度的作用,同时乙哌立松还具有类钙拮抗剂以及阻滞肌肉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可以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从而改善骨骼肌的恶性循环,提高活动度。

(3)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药物能抑制变态反应,控制炎症发展,减少炎症渗出,但一般尽量不用。


肩袖损伤的形成原因多与外伤因素有关,患病后会使局部有明显的肿胀,也会有局部出血,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临床表现,患者突感肩关节外展受限,且伴有肩外上方的疼痛感,其程度与肩部活动相关。夜间症状加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肩袖损伤进行X线检查时,可发现局部肌肉有明显的撕裂,也可伴有邻近部位骨折。核磁共振成像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比较强,如果自身患有肩周炎,在进行此项检查时会发现局部组织内有斑杂的信号。如果患有肩袖损伤,一般可观察出肩袖部位有不规则或变细的撕裂。治疗方案区别:肩周炎是因为关节囊的粘连引起,确实可以通过加强肩关节的拉伸,甩动等运动来增加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囊进一步粘连,改善肩周炎症状。肩袖损伤的治疗原则截然相反,肩袖损伤是肌腱损伤,急性期肩关节需要固定制动2-3周,保持肩部绝对休息,使得受伤的肌肉或肌腱慢慢得到恢复。如果在肩袖损伤情况下坚持继续锻炼,只会让肩袖的撕裂加重。






《腰肌劳损的临床表现以及处理》

作者:张幸勇


腰肌劳损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背部一侧或二侧的弥慢性疼痛,又称为“功能性腰痛”、“腰背筋膜炎”等。本病多为静力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腰部酸痛,缠绵不愈,阴雨天气或劳动后加重,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


腰背部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腰背筋膜分浅、深两层包绕在骶棘肌周围。其浅层贴于骶棘肌表面,内侧附于棘突和棘上韧带,向外与背阔肌腱膜紧密结合,尤其厚韧。深层位于第12肋和髂嵴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棘突,向外分隔骶棘肌和腰方肌,在骶棘肌外侧缘与浅层会合,再向外称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始部之一。腰背筋膜对骶棘肌起着强有力的保护和支持作用。


病因病机

a、慢性劳损

b、急性损伤 

c、先天性畸形

d、外感风寒湿邪。


临床表现:

1、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休息、适当活动或改变体位后可使症状减轻,劳累、天气变化、感受风寒湿邪则症状加重。

2、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但偶尔有牵掣不适感,不耐久坐久站,弯腰稍久,则直腰困难。

3、急性发作时,诸症明显加重,下肢牵掣作痛,可有明显的肌肉痉挛,甚至出现脊柱侧弯。


诊断要点:

1、有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腰痛病史,疼痛性质主要表现为酸痛,劳累后和阴雨天加重。

2、压痛点: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和腰椎横突处。轻者压痛多不明显,重者伴随压痛可有一侧或双侧骶棘肌痉挛僵硬。

3、直腿抬高试验多接近正常,“4”字试验常为阴性。

4、X线检查:除少数可发现腰骶椎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椎体骨质增生外,多无异常改变。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a:推拿疗法 b:封闭疗法c:物理疗法d:针灸治疗

2、手术治疗。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保持姿势正确,尽可能变换体位,勿使腰部过度疲劳。平常宜睡硬板床,可用腰围保护腰部。加强腰背肌肉锻炼,注意局部保暖,避风寒,节制房事。

 





《骨科常见慢性疼痛知多少?》

作者:梁绍华


作为关节外科医师,我们在门诊常常会遇到病人抱怨“周身骨痛”。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醒来,感觉自己的膝盖突然像卡壳一样,一动就痛,不得不停下来缓一口气才能继续活动?当这种情况反复出现超过三个月,我们就可以将这种疼痛情况定义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就像是你身体里的小恶魔,时不时出来捣乱,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年轻的运动健将到年长的退休达人,谁都可能中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向你介绍常见的慢性肌肉疼痛疾病。我们会揭开那些让你关节“嘎吱嘎吱”作响的幕后黑手,比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我们还会分享一些实用的小妙招,教你如何在面对这些疾病时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

 

慢性肌肉疼痛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临床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肌肉损伤、过度使用、姿势不良、纤维肌痛综合征、炎症性疾病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常常报告疼痛伴有僵硬、压痛和肌肉无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慢性肌肉疼痛的诊断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必要时辅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病理原因。在门诊,当我们听到患者抱怨慢性疼痛时,常常会想到以下几种疾病: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化引起的慢性疾病,虽然主要影响关节,但也可能导致周围肌肉的疼痛和僵硬。


慢性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慢性腰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椎间盘突出、脊柱狭窄、肌肉劳损和姿势不良。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特征是广泛的肌肉疼痛、疲劳、睡眠障碍和多处压痛点。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处理异常有关。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这种综合征是由肌肉和筋膜中的触发点引起的,触发点是肌肉纤维中的紧张带,按压时会引起局部和放射性疼痛。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极度疲劳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肌肉和关节疼痛、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关节炎症和疼痛,常伴有肌肉疼痛和僵硬。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这些是炎症性肌病,导致肌肉无力和疼痛,常伴有皮肤病变(皮肌炎)。

 

治疗慢性肌肉疼痛需要综合多学科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可能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肌肉松弛剂、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物。物理治疗则侧重于通过运动疗法、按摩、热疗和电刺激等手段来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心理支持对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也至关重要。此外,患者应被教育关于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技巧,以防止进一步的肌肉损伤。

 

作为临床医师,我们除了常用药物止痛,肌肉松弛剂治疗外,更多会应用康复物理治疗来缓解症状。


1.运动疗法:

拉伸练习:通过拉伸肌肉和筋膜,增加柔韧性,减轻僵硬和疼痛。

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特别是核心肌群和受影响区域的肌肉,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性。

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和骑自行车,有助于提高整体体能和耐力,减轻疼痛。

手法治疗:

按摩:通过手法按摩放松紧张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僵硬。

关节松动术:通过手法操作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

热疗和冷疗:

热敷:使用热敷袋或热水袋,放松肌肉,增加血流,减轻疼痛。

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敷袋,减少炎症和肿胀,缓解疼痛。


2. 姿势和体态训练

教育患者正确的姿势和体态,避免不良姿势引起的肌肉紧张和疼痛。

指导患者在日常活动和工作中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动作和姿势。


3. 生活方式调整

减重: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减重可以减轻关节和肌肉的负担,缓解疼痛。

营养: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肌肉和组织的修复和健康。

 

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持续的管理,许多患者可以显著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当你碰见慢性肌肉疼痛时,除了向骨科(关节、脊柱)医师就诊外,还可以到康复科或疼痛科进行评估和治疗,解决问题!






《慢性腰痛:了解、应对与缓解》

作者:陈龙


腰痛,这个看似普通的症状,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一大难题。特别是慢性腰痛,它不仅让人坐立不安,还可能影响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什么是慢性腰痛?它有哪些类型和原因?又该如何诊断和治疗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什么是慢性腰痛?

慢性腰痛指的是持续超过12周的腰痛。与急性腰痛不同,慢性腰痛往往不会自行消失,而是可能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长期的困扰。据统计,全球有高达3亿多人受到慢性腰痛的影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慢性腰痛的类型

慢性腰痛可以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特异性腰痛指的是有明确病因的腰痛,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关节病变等。而非特异性腰痛则没有明确的病因,通常与关节炎症、肌肉紧张、不良姿势等有关。

 

慢性腰痛的原因

慢性腰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

- 肌筋膜疼痛:由于外伤或重复运动损伤导致的椎旁肌疼痛。

- 腰椎关节突关节疼痛:深部、刺痛感,通常与关节炎症有关。

- 椎间盘源性疼痛:部位较深,隐痛,通常与椎间盘损伤有关。

- 椎管狭窄:腰、臀、腿同时发生疲劳感,可能与脊柱结构变化有关。

 

诊断方法

慢性腰痛的诊断通常需要医生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进行。体格检查可能包括直腿抬高试验、腰部活动度测试等。辅助检查可能包括X光、MRI、CT扫描等,以确定腰痛的具体原因。

 

治疗策略

慢性腰痛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 

-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骨骼松弛剂、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等,旨在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

- 物理治疗:如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手法推拿、冲击波治疗等,旨在通过物理手段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

-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突关节腔内注射、神经阻滞、射频消融术等。

 

生活中的自我管理技巧

除了医学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有助于缓解慢性腰痛的方法: 

- 正确的坐姿和睡姿:保持脊柱自然曲线,使用有支撑的椅子,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减少腰部压力。



-适当的运动:如平板支撑、跪撑举臂抬腿、小燕飞和臀桥等,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强核心肌群,减轻腰部负担。

- 心理调适:慢性腰痛可能会导致焦虑和抑郁,心理支持和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可以帮助缓解心理压力。

 

结语

慢性腰痛虽然普遍,但通过正确的方法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了解腰痛的原因,采取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可以有效减轻慢性腰痛带来的困扰。如果您正遭受慢性腰痛的折磨,不妨尝试上述方法,希望能为您带来帮助。